兩百多年前松山慈祐宮與莆田仙游龍興宮締結姊妹廟情緣史

  台北【松山慈祐宮】位於台北市松山區,建宮於一七五三年,松山原名錫口旁有基隆河,是往來艋舺暨基隆河上游的重要停靠點,素有小蘇州的名號,本法人原稱【錫口慈祐宮】一九二○年由錫口改名為松山,更名松山慈祐宮,隨著社會進步,歷代主事者的用心,如今已成為北台灣媽祖最重要宗教信仰中心之一。


  簡略祖師爺來台傳教 — 清朝雍正末年,俗名林守義,為泉州行腳僧,十八歲時在仙游龍紀寺拜臨濟宗第三十四代的道神為師,正式落髮出家,法號衡真,經常於睡夢中看到媽祖,並聽從媽祖指示之下,到了台灣傳達聖意,於是由湄洲恭請媽祖金身渡海來台,一七三七年抵達錫口創設崇奉,當時地方士庶眾皆推誠響應他的善行,及先民都是崇敬媽祖,乃群起倡義立廟奉祀並集資建廟募捐達十餘年,衡真法師持續在台灣和福建之間來來往往,傳播媽祖信仰精神及治病救人,於乾隆十八年開始正式興建,建材均在福建採購渡運來台,歷經四年,終於乾隆廿二年建立完工,從此奠定媽祖宮為當時錫口十三街庄居民精神信仰皈依之所。

 

  延續香火傳回福建興建寺廟 — 錫口建廟完成後,祖師爺在家鄉福建仙游也積極計畫籌建龍興宮,法師完全奉獻自己,做到當初落髮出家時,對道神師父的承諾,歷經三十年時間(乾隆四十八年),來往錫口和仙游之間行醫、傳道、募捐、濟世救人,才興建完成,當他體力漸漸衰退年老時,將錫口媽祖宮的所有廟務移交給侄子林福退,並請當地十三位同鄉士庶協助管理,回到福建仙游後,還持續傳揚媽祖懿德,心中期許在仙游地區興建一座媽祖宮廟,衡真法師臨終前交代弟子要完成他的遺願,後來福建仙游商人張嚇慶與衡真法師的弟子一同積極尋找蓋廟福地,終於選定福建仙游仙霞鎮木蘭溪畔的一塊福地,也請錫口媽祖宮管理人林福遠親自前來磡查並帶來善款提供買地興建,於清朝道光十年(一八三○年)終於實現法師遺願,仙霞媽祖廟興建完成。


  媽祖慈暉遠被兩岸牽連子民情感 — 經過四年時間找尋姊妹廟仙游龍興宮,終於得到仙游當地居民林國強先生委託他人傳達信息給本宮,於是陳玉峰董事長帶領相關人員,前往找尋龍興宮及媽祖蹤跡,到達當地時才知林國強先生是衡真法師的侄子林福退(早期錫口媽祖廟管理人)的後代子孫,目前所居住的地方是當年龍興宮之廟地,細說當時他祖父在龍興宮被拆除前搶著偷藏起幾件古文物放在大甕裡長達六十年了,拆除後也一直沒能力再重建,數十年更沒有錫口祖廟任何消息,在代父親臨終前念念不忘的交代,將來有機會一定要找到祖廟,把這些媽祖文物交還給祖廟,為了確認造些文物真假也經過一個多月時間,請文物局來鑑定,鑑定結果出乎意料確認是乾隆四十八年代的古文物,一尊軟身媽祖高度一米七,手心刻有順濟二字(莆田文峰宮媽祖前身白湖廟),後來在廈門善心人士獻出一尊軟身媽祖及媽祖隨身物件,結果實在太驚訝,一看媽祖身上中間居然刻有龍興宮鎮殿媽、左邊刻上錫口衡真、右邊刻上箏山陳乖敬奉,文物局人員在神像後背小洞口取出一張畫像及字條,經過審慎追查得知,當時信士陳乖(生於乾隆二十八年福建安溪人)隻身攜父母骨壇返臺安葬時,是由衡真法師協助在淡水找了靈地安葬父母,之後歸依跟隨法師為媽祖服務,筍山是由衡真法師賜給陳乖法號,並囑咐他希望後代子孫能代代相傳奉獻媽祖慈悲懿德,陳乖先生後來在台開墾做生意發達了,也知師父在仙游興建龍興宮時,就獨自籌備資金協助師父完成志願。

 

  陳董事長為了秉承先賢遺志,努力協助重建仙游龍興宮,集結兩岸信眾的心力,終於在一○五年(二○一六年)九月,終於完成仙游龍興宮重建,新鎮殿媽祖(由松山慈祐宮敬獻)身高九尺九寸,莊嚴慈眼和祥,本宮陳董事長率領董監事、功德主及信眾二百多人與當地信眾一同慶祝安座大典。


  守護香火代代傳,庇佑民豐迎未來,百年前;祂點燈守護每位漂泊的先民,百年來;祂雙手擁抱安定每個家園,百年後;換咱們來替祂守護香火傳萬代。

「仙游龍興宮開基媽祖」歷史悠久的軟身媽祖
  松山慈祐宮與二百年前分靈福建莆田仙游仙霞媽祖廟、仙游龍紀寺及仙游龍興宮交誼匪淺 , 從清朝雍正末年,俗名林守義 ,法號衡真,由湄洲恭請媽祖金身渡海來台,選擇錫口之寶地建造錫口媽祖宮 — 就是目前之松山慈祐宮。